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995年,上海市委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针对干部管理机制问题,提出了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方向,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问题,拉开了干部制度改革的序幕。
1995年9月,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工业党委等单位共同组建了事业单位性质的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的工作职能是:推进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者选拔、任免、管理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上海的人才发展。同年,上海将第一张猎头经营许可证发放给了厂长经理人才公司。这一举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政府对猎头公司在法律与制度层面正式认可,猎头公司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
从1995到2025年,30年,在探索和发展的征途上,厂长经理人才公司迈出了四大步。
第一步:成为上海干部制度改革的探索实践平台
探索经营者竞聘上岗,参与体制内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改革,推动了人才市场化建设。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的利税大户,但1998年首次出现经营亏损,这在股民和职工中引发震动。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在全国物色人选,以竞聘的方式产生新一任总经理。1998年8月14日,《解放日报》报道了氯碱化工竞聘产生总经理一事。这位年仅36岁的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与3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不是靠一张任命书坐上总经理交椅的,而是通过竞聘方式走马上任。据悉,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进行经营者竞聘上岗,这在本市尚属首例。
这是当时大力推进国企经营者职业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从1995年到1998年,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上海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实行企业经营者市场化配置的新路子,推动形成经营者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一阶段,改革中诞生的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肩负着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招聘力挽狂澜的英才的任务。截至1998年8月底,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的人才信息库已收集到各类经营者人才信息15万条,累计接受委托招聘单位1000余家,前后推荐成功800余人;公司成为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助推器,对700多名经营者进行了适应性培训。
1998年,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在听取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组建和运作情况后说:“你们探索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改革,很有意义,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
此后,厂长经理人才公司不断推动经营者在体制内外流动,催生了职业经理人队伍。
2011年10月,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准备组建上海国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寻觅职业经理人。公司把选人视野放到了全国范围。很快,时任大型央企——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纪检书记和总法律顾问、副局级干部孙超波成为了候选人。孙超波有着非常丰富的飞机租赁经验,已在中航系工作了19年,做了90多架飞机的租赁业务,并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对合同、风控非常熟悉。而且,孙超波愿意放弃副局级干部身份到上海国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接受公司劳动合同三年一签、享受市场化薪酬激励但无行政级别等条件。
孙超波刚到国金融资租赁公司时,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是一张白纸,且绝大多数员工是没有做过融资租赁工作的 “生手”,业务客户为零、专业人才为零。为此,孙超波起草了几十万字的管理与业务方面的文件,组织员工“恶补”专业知识。他自己亲自拜访上下游公司、客户,成功打开了局面。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国金融资租赁公司实现了长足发展,除飞机、船舶等跨境保税租赁核心业务外,还拓展了新的领域: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半导体、医疗影像、智能制造等高端设备租赁,轨道交通融资、电动船舶、新能源物流车等低碳运输工具租赁等。从初期3亿元的资产规模,发展到2024年资产规模突破60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2.5%,位列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前20强。
这是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帮助国企招人的一个典型案例。干部制度改革使国企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这也催生了新的职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职业经理人既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的实践,成为各地推动干部制度改革的范本,引发了一波改革热潮,各地先后组建经营者人才工作机构。面对经营者人才工作机构这一新生事物,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积极搭建行业互相交流、学习、促进的平台,推动行业发展。
而今,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的猎头业务以上海和长三角为基点,从云南边陲到东北重镇,从海外到国内,从央企到民企,到处都有公司猎头顾问的足迹,推动着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
第二步:探索和形成中国式猎头的管理运作体系
参与起草制定国家、上海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司的猎头管理流程为制定国家标准提供了基础内容。
猎头服务的工作程序,过去属于猎头公司的保密内容。上世纪90年代,北京某猎头机构在与香港某公司合作后去香港考察,希望学习港方猎头公司的操作经验,但港方却将内地猎头公司一行人安排到街头观光旅游。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猎头服务的程序与规矩,开始浮出水面。
2007年,厂长经理人才公司根据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和自身的实践撰写了《猎头管理和运作》一书,得到业内广泛好评。 2011年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规范》。《规范》的主要框架,采用了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的企业操作标准。
从2013年起,公司更名为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作为先行者,通过牵头起草、参与、主导等方式参与了上海市地方标准《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质量与评价要求》(2013-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规范》(2020-1-1)、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团体标准《高级人才寻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标准》(2021-2-1)等的制定。
在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还参与上海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参与职业资格考试题库、考题编制及考务工作。与此同时,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上海周边地区猎头专业的培训、推广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猎头专业人才。
第三步:跻升上海服务业百强企业行列
2007年,由事业单位改制成国有企业;2013年,通过经营层收购改制成民营企业,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变身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开启了由单一的猎头服务向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海厂长经理人才公司的业务走向多元,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级人才寻访(猎头)、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人力成本管控外包、招聘与灵活用工外包、劳务派遣、管理培训、高端咨询等服务。
2010年,公司入选上海世博会人力资源类推荐服务供应商。为世博局成功推荐了一批中高层管理岗位人才,为地铁、巴士公交、浦东公交等企业输送了世博期间的安检保安人员,为世博会部分国内外展馆提供接待员、解说员、翻译等服务人员,总计达万余人。
优质周到的服务,为公司带来了多项荣誉:上海服务业百强企业和诚信示范机构、上海市民营服务行业企业100强机构、入选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候选名单、2009年中国猎头行业十大知名品牌等。
公司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将PDCA管理融入日常工作流程,建立了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等,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2018年,公司的管理体系被评为上海企业管理二等奖。
第四步:走向科技、走向公益、走向卓越
30年前公司的创业者们提出的企业口号——“走向新的成功”已成为现实:被公司推荐的人才走向了成功,与公司合作的企业走向了成功,公司一代一代的员工走向了成功。
人才服务是蓬勃发展的产业,时代的变迁将催生新的形式、内涵与前景。面对新形势,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认为,“科学用人、科学管理、精准用人”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用科学的精神面向未来。公司用AI等新技术引领创新业务,努力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科技小巨人;以客户为中心,以新技术为手段再造流程。目前,公司已开始利用AI、自动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始整体数字化改造,完成在现有数字化基础上的升级换代,包括对陈旧数据的激活和使用、对现有软件的充分利用等,解决业务销售过程中获客渠道单一、现有客户信息未有效利用等痛点,提升销售能力,为业绩赋能;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员工配备AI机器人,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AI能力;研究和开发助力客户企业人力资源提升效率的AI工具等。
用公益的精神面对社会。为践行服务社会、服务人才的理念,公司于2020年5月捐助成立了上海伯乐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全国首家以“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科学用人”为宗旨的公益性人才组织,是上海面向国际化产业变革和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尝试。目前,上海伯乐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已连续四年编制《上海市重点产业和金融领域人才紧缺指数报告》,对上海七大产业及金融领域人才的供需比指数、匹配度指数、紧缺度指数以及人才状态、流动性、海外归国人才和博士人才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院校和相关人才提供相应的动态决策参考。在上海经信委指导下,伯乐人才基金会在全市相关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产业领域企业中组织开展产业人才创新案例征集和“卓越伯乐”评选工作,聚焦产业信息化领域,挖掘人才工作创新实践。基金会资助建立“伯乐荟”联谊平台,以“聚才赋能共成长”为宗旨,让不同产业、不同岗位的人才在平台上交流。基金会还携手社会力量创办专项公益基金,推出卓越伯乐专项基金、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指数项目专项基金、数字化人才评价发展专项基金、人才产业园发展研究专项基金、党建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用党建精神引领团队。自1998年在上海市委组织部指导下成立上海第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以来,公司始终把党的思想工作、团队凝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抓实企业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同频共振,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团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荣誉感。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快乐家园”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专家团队。新冠疫情后,公司稳定员工队伍,做到不轻易裁员,创造调岗与再培训机会:对现有人员进行测评并做岗位胜任力分析;对于不适合的员工或部门冗余员工,调岗或再培训;在成立新部门或有新机会时,优先安排老员工;增加企业内训或其他业务培训机会,使各团队人员不断提高新技能;在市场上适时寻找合适的业务能手充实公司力量。
回首30年,公司能够不断取得佳绩,缘于方向正确、路径合理、持之以恒、团结协作;展望未来,前景灿烂,征途漫漫,其修远兮。在走向科技、走向公益、走向卓越的道路上,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将走向新的成功!
1998年为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总经理竞聘评审会。
2020年,成立上海伯乐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 ,并每年编制上海市重点产业人才指数报告; 2024年,成立上海艾米谷人工智能公司。